《诗经》中说到
芄兰之支,童子佩觿;
虽则佩觿,能不我知;
容兮遂兮,垂带悸兮;
说到玉觿,我们便会想到那一头宽一头尖的弯曲玉器,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称“觿,佩角,锐耑,可以解结”,西汉刘向《说苑》又引申其象征意义为“能决烦乱者佩觿”,可见玉觿起源甚早,古人以佩觿为佩戴或者解带的用途。
图片
明代的百科全书《三才图会》说的很明白,“状如锥角,以象骨为之,头以解结”,寥寥数字解释了觹的形状、材质与功能,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,推测“觽”在人类还以狩猎获取食物的时候就有了,那时候往往用动物的牙或骨制成,一方面为佩戴之用,其功能为显示自己狩猎的本领和战绩,在那个只有靠胆识和体力生存的时期,觹的佩戴越多更是自己能力的认可与见证,还有就是实用器解绳结之用。图片
时至商周时期,玉觿制作也逐渐精细,在造型上开始融入更多动物元素,如鸟、兽等形象,雕琢工艺有了显著进步,其作为实用工具或者佩戴在组佩中较为常见,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礼仪象征意义。图片
春秋战国时期,玉觿迎来发展的重要阶段。各诸侯国文化交流融合,玉觿的造型更加多样化,纹饰繁复华丽,工艺上透雕、浮雕等手法运用娴熟,除实用器,另外在礼仪和文化寓意方面被赋予了更多内涵,如象征佩戴者的智慧与决断能力,成为彰显身份地位和品德修养的一种标识,在贵族阶层广泛流行。
图片
秦汉时期,玉觿在继承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,秦代玉觿风格较为规整大气,而汉代玉觿造型更加生动,部分玉觿上的装饰图案与汉代流行的神话传说、祥瑞题材相结合,工艺达到新高度,无论是玉质选择还是雕刻的精细度都令人赞叹,然而,随着服饰制度的演变和新的服饰配件出现,玉觿的实用功能逐渐弱化。
图片
但是从考古以及传世的觹实物发现,至少从商代开始觹并非都有尖角,应该并不一定都是解绳子的,有的应为佩戴的用途,或者组佩中的重要配饰,以彰显身份。
图片
随着时代的发展,玉觿在古代礼仪制度中,成为了成年与智慧的标志,这表明在当时,佩觿是成年男子的象征,寓意着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智慧与能力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务,如同玉觿能够解开复杂的绳结一般,能够解决人生道路上的难题与纷扰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公司网站,配资网站首选,股票配资官方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