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一则关于年轻人存款的调研数据在网上引起热议。《DT 商业观察》联合第一财经发布的《2025 年轻人存钱小调研》显示,参与调研的人群中,近7成人存款超10万,近3成人存款超50万,甚至12.3%的00后存款都超过了30万 。
这数据一出来,直接冲击了大众对年轻人“月光族”“消费主义受害者”的固有认知,大家纷纷质疑:这是真的吗?能代表普遍情况吗?与此同时,网络上到处都是年轻人负债、逾期、被催收的帖子,两种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,这到底怎么回事?
先看看这存款数据的变化。2023年,同样以高线城市、90后、95后、00后为主的调研里,41.5% 的受访者存款在10万元以内,存款超50万元的人群仅占12.9% 。到了2025年,最大的90 后 35岁,95后步入“而立”,00后也开始进入职场,存款情况大幅改变。短短两年,存款结构天翻地覆,这不得不让人深思。
从调研人群画像看,此次回收1825 份问卷,00后、95后、90后合计占比83.3%,一线级和新一线城市人群占比68.9% 。这说明报告更多体现的是大城市年轻群体、大城市职场打工人的存钱特点,并非涵盖所有年轻人。大城市的职场环境、收入水平和中小城市、乡村截然不同。
在大城市,金融、互联网、科技等高薪行业汇聚,吸引大量高学历、高能力年轻人。他们拿着高薪,若消费欲望不太强,存钱并非难事。像上海陆家嘴的金融从业者,月薪数万甚至更高,除去房租、日常开销,每月存几千甚至上万元很正常,几年下来,存款超10万、50万不是梦。但在小县城,平均工资可能只有三四千,除去生活成本,所剩无几,存够10万都要花数年,更别说 50万了。
从年龄和工作年限分析,整体上,存款水平和年收入水平、工作年限成正比。工作越久、年收入越高,存款越多。00后虽初入职场,6成人存款集中在10万元以内,但仍有12.3% 能有30万元以上存款。这部分00后,要么家庭条件优越,本身有资产积累,工作收入锦上添花;要么极度自律,擅长理财规划,还抓住了早期创业、投资机会。
比如一些00后大学时就创业,借助互联网东风,投身电商、自媒体等行业,成功积累财富。而85后在职场打拼多年,很多已成为企业中层甚至高层,收入稳定且高,有更多时间和机会积累财富,所以在存款超30万元的人群中占比高。
再看消费和存钱观念,不同年龄段有差异。95后和00后,把一半以上月薪存起来的人群占比相对较高,且以后还打算增加存钱比例。一方面他们目前没房贷、车贷、养娃等大额支出;另一方面,也是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。
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后,年轻人越发意识到储蓄的重要性,不再盲目追求即时消费,而是更愿意为未来投资。相反,80后、85后等年长群体,未来更倾向减少消费,尤其是情绪型消费。因为他们大多成家立业,背负房贷、车贷等债务,生活压力大,同时更注重资产保值增值,消费上更谨慎。
从投资偏好上,也能看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差异。银行存款类、货币基金和债券类是受访者们选择最多的。00后、95后优先余额宝、微信零钱等货币基金,其次才是银行存款类。这是因为部分 00 后存款不算多,货币基金能随取随用,适合放 “小钱”,而且他们理财意识超前,受余额宝等产品影响,更早接触理财。
而85后、80后、80前等熟龄人群,除了银行存款、货币基金,还喜欢股票和保险,超过 3 成人会购买股票,1/4 左右的人会购买保险。股票风险高、收益波动大,保险则起保障作用,这体现了他们在追求资产增值的同时,也注重家庭保障。
年收入水平也影响着投资选择。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人,平均每人选了3.6个选项,而年收入在10万以内人群,平均每个人选了2.6个选项。高收入人群有更多资金可以分散投资,降低风险,同时也更有能力和资源去获取专业的投资建议,所以投资选择更加多元化。
从宏观层面看,2025年中国居民确实储蓄更多、更保守。今年前五个月,我国居民的住户存款增加了8.3万亿元,5月末住户定期存款占比为74.29%,创历史新高。这反映出整个社会大环境下,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存在担忧,倾向于把钱存起来以应对不确定性。在经济增速放缓、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,都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财务状况。
那为什么网络上还有那么多年轻人负债、逾期、被催收的信息呢?首先,从借贷环境看,现在网络借贷太发达了。各种网贷平台铺天盖地的广告,打车、点外卖、刷朋友圈都能看到贷款信息 。先用后付、月付等支付模式,看似0元下单、当月免息,实则是延迟痛感的陷阱,让年轻人在消费时忽略了负债总额。
部分网贷平台年化利率高达20%甚至更高,一旦陷入,利滚利很难脱身。据统计,我国有超 1.3亿网贷用户,90后占比超60%,很多大学生毕业就背负平均3万元负债,网贷用户平均负债达 12万元 。一些年轻人自制力差,面对诱惑过度借贷消费,最终陷入债务深渊。
其次,投资失败也是导致年轻人负债的重要原因。当下不少年轻人渴望通过投资快速实现财富积累,却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。股市、基金、加密货币等投资领域波动剧烈,一些年轻人听信所谓的“投资大神”推荐,或是看到身边人短期内获利,便盲目跟风投入大量资金,甚至不惜借贷加仓。
比如在股市中,很多年轻人没有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和市场趋势,仅凭情绪和小道消息买卖股票,在市场下跌时不仅亏掉本金,还可能因加杠杆而背上沉重债务。还有些年轻人投身创业浪潮,然而创业成功率本就极低,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,一旦创业失败,前期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,向银行或亲友借的钱也无力偿还,最终陷入负债困境。
从社会环境角度,薪资增长缓慢,房价、婚育成本却居高不下,年轻人看不到未来希望,“及时行乐”成了无奈选择,过度消费后只能借贷维持。而且家庭消费教育普遍缺失,社会对年轻人消费引导失衡,导致很多年轻人对“信用”“风险”没有敬畏之心。当债务压垮他们时,社会又往往贴上 “虚荣”“不自律” 的标签,却忽视了背后复杂的结构性困境。
从宏观层面看,2025 年中国居民确实储蓄更多、更保守。今年前五个月,我国居民的住户存款增加了8.3万亿元,5月末住户定期存款占比为74.29%,创历史新高。这反映出整个社会大环境下,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担忧,倾向存钱应对不确定性。在经济增速放缓、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时,年轻人更谨慎对待财务,但仍有部分年轻人因各种原因陷入债务危机。
《2025 年轻人存钱小调研》中3成人存款超50万元的数据,虽看似惊人,但在特定人群画像和社会经济背景下,并非完全不可理解,它反映了大城市年轻群体、高收入行业从业者的理财储蓄变化。而网络上年轻人负债、逾期现象,则是借贷环境、社会压力、消费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这两种现象看似矛盾,实则并存于当下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。对于年轻人来说,无论处于何种财务状况,树立正确理财观念、合理规划收支、增强风险意识,才是应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根本之道。
对此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。如果觉得内容有用,别忘了收藏点赞转发关注!
注:本文数据来源于《DT 商业观察》联合第一财经发布的报告。中国人民银行于2025年6月13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、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。
配资公司网站,配资网站首选,股票配资官方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