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察者网报道称,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他是希望中国能够加快关键产品的对美出口,希望这些物资的流通速度能更快一些。具体意思,就是希望中国加快对美国稀土出口的速度。
说,中美在5月份达成协议后,尽管中国正在采取措施放宽稀土对美国的出口,但是稀土磁铁对美国的出口依旧没有恢复到今年4月的水平。中方在协议中承诺将向美国提供用于芯片制造、清洁能源以及交通运输多个领域的稀土材料。
美国财长贝森特
除此之外,美国商务部长鲁特尼克还强调,只要中国对美国出口这些稀土,美国在谈判前实施的反制措施将会被取消。对于美国财长和商务部长出面催促中国更快履行协议,对美出口稀土的行为,有美国专家、国际政策与贸易分析师麦尼尔就直言:美国在稀土战中已经败给中国,而留给华盛顿重建稀土产业链的时间已不多。
需要强调的是,美方的这般说法,明显存在逻辑上的硬伤。
一方面,中国对稀土进行出口管制是在4月初,中方对稀土管制并不具有歧视性,对全球稀土需求方一视同仁,因为稀土是军民两用产物,对此进行出口管制也符合全球通行做法,并不是仅仅是针对美国。
图为稀土矿石
另一方面,中方对稀土出口管制也是对美国关税政策进行反制的手段,美国军工、汽车等产业高度依赖中国稀土。即便是中方放松对美国进行稀土出口管制,美国应该是取消此前的关税政策,而不是取消在谈判前凭空制造的一些筹码,比如禁止对中国出口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,禁止对中国出口用于芯片设计的EDA软件,以及取消对中国赴美留学的签证等等。
所以,在要求中国放开对美国进行稀土管制的问题上,美方是没有诚意的,中方虽然可能会加快对稀土出口许可证的颁发速度,但绝不可能允许先编筹码,以此作为交换条件。
美国如果真的有诚意,就应该率先取消对中国加征的关税,然后再来谈稀土出口管制的问题,否则只不过是美国再次上演极限施压的另一种形式罢了,中国过去不吃这一套,未来也不会吃这一套。
中美两国国旗
实际上,稀土问题就是美国的“七寸”,美国政客就算是说破天,中国最多也是跟美国打哈哈,象征性地做出一些让步,不可能放弃对稀土的出口管制。
因为很简单,美国企业急需稀土,而美国也无法在短时间内重新建立一条脱离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,这就注定中国在稀土问题上掌握绝对的主动权,甚至可以以此完全限制美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。更重要的是,特朗普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,让美国再次伟大,最重要的材料就是稀土。
图为美国国旗
而想要中国在该问题上彻底放松,美国不在一些核心利益上回应中国的关切,是不可能的。中国核心利益关切一个是贸易问题,另一个是台湾问题。
想要中国彻底放开对稀土的出口管制,美国必须要取消对中国的高额关税,重新开放美国市场,让中国商品得以进入,中国则有可能恢复对美国的稀土供应。除此之外,台湾问题是中国最核心的利益关切,仅仅靠着美国重申不支持“台独”是完全不够的,美国要拿出实际行动来,并支持两岸统一。
只有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,中美之间根本性的障碍才会得以扫除,美国对稀土的需求才可能重新得到满足,否则中国即便加快对稀土出口许可证的颁发,到期之后又会再次收紧,无法根本解决美国稀土不够用的问题。
延伸阅读
在中美围绕科技、资源与地缘政治的激烈博弈中,最先倒下的并不是美国,也不是中国,而是那个自认“可以在大国博弈中游刃有余”的角色——印度。
这个自称“全球制造新中心”的国家,在中国稀土出口管控政策收紧后,率先感受到产业链断裂的沉重代价。
图为印度总理莫迪
从2024年9月开始,整个国际供应链的脉搏就已悄然发生变化。台积电宣布停接华为麒麟7nm及以下芯片订单,表面上看是美国制裁的延伸,实则是中美科技战的又一次升级。
美国试图通过压制中国高性能芯片制造能力,遏制其在AI和超级计算领域的发展。而中国此时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能仰望技术高地的国家,华为迅速推出昇腾910B芯片,性能接近英伟达H100的九成,成本却仅为其三分之一,展现出强大的技术替代能力。
美国试图通过压制中国高性能芯片制造能力,遏制其在AI和超级计算领域的发展
与此同时,中国另一张底牌也在悄然部署:稀土。作为全球稀土产量的主导者,中国掌握着70%的全球产量和99%的重稀土精炼能力。这种被称为“工业维生素”的战略资源,广泛应用于军工、通信、汽车、风电等高精尖领域。面对美方不断加码的科技封锁,中国不再一味隐忍,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。
2025年4月,中国商务部祭出全新《稀土出口管制新规》,确立了“民用开放、军用封锁”的双轨制度。每一克稀土都配有数字身份证,所有流向都可追溯。
民用企业可以申请6个月的短期许可,避免囤积与转口,军用领域则被彻底切断供应通道。更为关键的是,中国还封锁了通过第三国绕道采购的“转口贸易”漏洞,精准打击美国的隐蔽需求链。
2025年4月2日,美方宣布“对等关税”政策,试图以此作为谈判筹码,迫使中方松绑稀土出口。但这一策略被中方视为“虚空造牌”,直接无效。5月,美国一家德州军工企业的仓库管理员发现,钕铁硼磁铁库存仅剩37公斤,距离F-35战斗机所需的500公斤相差甚远。
美国军工企业如洛克希德·马丁陷入原材料危机,生产线频频告急。即便重新启用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矿山,80%的矿石仍需运往中国加工,短期内无法建立独立的产业链。
而此时最措手不及的,却是自认为“没有站队”的印度。作为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,印度每年产能超400万辆。
稀土磁铁、电池原料几乎全部依赖中国进口。中国政策一出,一大批汽车工厂陷入停产状态。2025年6月10日,《经济时报》披露,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皮尤什·戈亚尔公开承认,中国稀土出口受限,已对印度汽车产业造成“巨大冲击”。这位部长不得不亲自派高管访华,寻求恢复稀土出口。
印度稀土磁铁、电池原料几乎全部依赖中国进口
这一连串连锁反应,令全球瞠目结舌。台面上是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,台下却是整个全球供应链的系统性调整。而在这场博弈中,中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主动权。不仅精准识别美方的命门,还通过技术替代和资源卡位,构建起坚不可摧的战略屏障。
美国方面的困局则愈发明显,军工企业原材料告急,战略库存最多支撑18个月。尽管美方财长贝森特态度强硬,拒绝以放松芯片出口换取稀土通行,但白宫内部已出现明显分歧。
特朗普政府提出以暂停关税、调整留学生政策等手段换取中方让步,显示出美方在博弈中逐步后撤。2025年6月,美国被迫将日内瓦协议下的关税暂停期延长90天,试图为谈判争取时间。
为了防止稀土资源流入军事用途,中国在包头稀土高新区部署新一代稀土分离设备,每天处理能力高达3000吨,远超美国年产量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的政策并非一刀切,而是实施精准管理。只要是明确用于民用的企业,仍可申请稀土通行证,以防全球市场出现过度恐慌。
台湾地区的表现则更加耐人寻味。在2024年稀土进口量达6096.7吨,位列全球第四的背景下,2025年6月14日,台湾却一边将华为和中芯国际列入出口黑名单,一边从大陆大量进口稀土。
这种表面配合美国、实则依赖大陆的矛盾行为,引发了岛内是否存在“转口贸易”行为的激烈质疑。台湾芯片产业高度依赖来自大陆的二氧化硅和稀土原材料,一旦大陆对其实施出口限制,风电、无人机、电机等多个领域将遭遇重创。
图为台积电标识
日本、欧盟也未能置身事外。稀土管制政策一出,部分工厂被迫停产或关闭。法国总统马克龙率先表态,希望成为中国长期战略合作伙伴,显示出欧洲国家在中美博弈中,正在重新寻找平衡点。澳大利亚、加拿大虽然加快稀土开采进度,但加工能力仍严重依赖中国,无法实现真正“脱钩”。
更具象征意义的是,全球已有31个国家在WTO中站队支持中国,明确反对美国单边主义与双重标准。在这一波稀土与芯片的博弈中,中国不仅赢得话语权,也赢得了道义上的支持。
中国的策略并非简单的资源封锁,而是一场系统性博弈的深度布局。以稀土为战略反制的核心,辅以芯片国产化的技术崛起,形成了“双轮驱动”的反击体系。这不仅让美国在谈判中节节败退,也打破了其长期以来依赖资源自由流通的战略惯性。
中国没有选择“玉石俱焚”的方式,而是通过精准打击“最依赖”的对手,达成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战术效果。不是打你最富,而是打你最缺,打你最痛。美国的F-35项目、印度的汽车工业、台湾地区的高科技制造,都被这一策略击中要害。中国以极低的成本,实现了极高的战略回报。
展望未来,中美之间围绕稀土与芯片的对峙仍将持续。而这一次,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。美国如果不愿放开高端芯片的出口限制,中国也不会放松对军用稀土的封锁。双方的下一轮谈判,可能将围绕“军用稀土”与“AI芯片”展开交锋。
这不仅关乎两国之间的经济博弈,更关乎全球产业链的重塑。稀土,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隐形却最关键的战场。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中国已经率先掌握了制胜的密码。
配资公司网站,配资网站首选,股票配资官方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