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拉斯加那场三个小时的美俄密谈,真正的主角其实是缺席的乌克兰。普京把停火的价码清清楚楚地摆上了台面,每一个字都砸在基辅的痛点上。
核心就一条:乌克兰军队必须撤出顿巴斯。
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领土交换,而是战略上的缴械。普京的其他条件,比如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、保持中立、西方军队不得入境,都算是意料之中的“开胃菜”。唯独顿巴斯这条,是直接顶在泽连斯基喉咙上的匕首。
为什么是顿巴斯?地图摊开一看就明白。这里不只是乌克兰的煤炭和工业中心,更是其东部的天然战略屏障。一旦失去,乌克兰东部将门户大开,再无险可守。更重要的是,这里长期是乌克兰工业体系与俄罗斯交错融合的地带,割走顿巴斯,等于斩断了乌克兰经济的一条主动脉。
普京的算盘打得极精。他并非没有做出“让步”的姿态。比如,他松口同意冻结现有战线,甚至可以将目前俄军控制下的一些小面积土地交还给乌克兰。
这手牌打得非常高明。它制造了一种“俄罗斯也愿意妥协”的假象,把压力完全转移给了乌克兰。你看,我都愿意退一步了,你还不愿意为了和平放弃一小块地方吗?这套说辞,主要是讲给急于从中东和东欧抽身的美国听的,也是讲给那些早已厌倦了战争的欧洲国家听的。
这让泽连斯基陷入了真正的绝境。
一方面,他早已对国民和全世界立下军令状:绝不放弃一寸领土,尤其是顿巴斯。这关乎一个国家的主权尊严,也关乎他个人的政治生命。一旦他松口,不仅国内的强硬派会立刻将他撕碎,整个国家的士气也将瞬间崩溃。
但另一方面,他的底牌却越来越少。西方承诺的安全保障,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,从未真正落地。经济上的困境,已经让乌克兰的战争机器运转到了极限。现在,连最大的支持者美国,似乎也更热衷于撮合一场“和平峰会”,而不是提供更多能改变战局的武器。
特朗普的角色在这里就变得极为微妙。他想扮演一个终结战争的“和平缔造者”,一场普京和泽连斯基同时出席的三方峰会,将是他梦寐以求的政治高光时刻。为了达成这个目标,他必然会向乌克兰施加巨大压力,迫使其接受一个“不完美但可以接受”的和平。
什么是“不完美但可以接受”?在普京看来,就是乌克兰吞下失去顿巴斯的苦果。
所以,这盘棋的真正棋眼,已经从战场转移到了谈判桌上,更准确地说,是转移到了乌克兰的内心。普京给出的根本不是和平协议,而是一道选择题。
选项A:接受条件,以顿巴斯换取名义上的停火。这意味着乌克兰将沦为一个被阉割主权的国家,经济命脉被斩断,国家安全门户洞开,从此彻底活在俄罗斯的阴影之下。这是一种迅速的、看得见的死亡。
选项B:拒绝条件,继续战斗。但在西方援助可能逐渐枯竭、国际社会耐心日益消磨的背景下,这可能是一条通往慢性死亡的道路。乌克兰将在漫长的消耗战中被慢慢榨干最后一滴血。
无论怎么选,结局似乎都早已注定。
普京在阿拉斯加想要的,从来不是一场平等的谈判,而是一场确认胜利果实的仪式。他愿意谈,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赢了。而泽连斯基坚持要谈,是因为他除了继续留在牌桌上,已经没有别的选择。
这场看似即将到来的和平,或许比战争本身更加残酷。
配资公司网站,配资网站首选,股票配资官方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